您现在阅读的是
女巫文学www.nw8.cc提供的《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》250-260(第16/26页)
。
无论如何, 他做了他能做的、应做的事。
这些念头如流水般从脑海中淌过,李吉甫回过神来, 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个停顿有些不合时宜。但当他回头去看, 却发现身后其他人也都停下了, 每个人脸上都是忧心忡忡之色, 并不急着要进门。
是了, 今天要议的这件事,对所有人来说都十分麻烦。
虽然他们所忧虑的, 跟李吉甫并不相同。
“走吧。”李吉甫轻轻出声提醒,而后迈步走入了大殿之中。
延英殿并不是帝王日常起居之处, 所以很多设施都没那么完善,像是地龙就没有铺设。往年君臣在延英殿奏对时, 往往要烧好几个炭盆,才能感受到一点暖意。
但雁来去西川开复活点的那段时间,玩家趁机完成了延英殿的改造工程,给这里安装上了暖气片,所以众人一进门就感觉到了那种能够包裹全身的、没有任何烟火气的暖意。
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,本该是一件令人舒适的事,但这会儿众人却不敢有半点放松。
因为雁来正面色沉静地坐桌子后面,注视着他们。
就算是再迟钝的人也能意识到,她的心情恐怕不太好,这让他们原本就提着的心,开始七上八下。
所有人都很清楚,雁来这回召见他们是为了什么事。
大部分人心里都很苦。这一回,他们并不觉得谏官做错了什么,本就是他们的分内之事,要是这还不上书弹劾,那就该有人弹劾他们了。但要说雁来做错了什么,那他们也不敢苟同。
非要追究的话,只能说是她倒霉。
但倒霉这种事,在跟天象扯上关系之后,似乎又多了这么几分不可说的意味——为什么偏偏是她倒霉,为什么天象偏偏在这时候出现,抛开事实不谈,会不会是她真的有点什么问题?
这样的联想几乎是必然的。
这也是出现这种情况之后,大家都会配合地走流程的原因。
请罪的奏折上了,安抚的诏书下了,再象征性地惩罚一下,事情也就能揭过去了。
但雁来没有这样做,而且虽然那张传单被俱文珍拦截,但经过这两天的发酵,不少人也都看出来了,这件事背后还有人在推动。
这就让他们这些跟这事没有关系的朝臣很尴尬、很被动了。
打破尴尬的是李吉甫。
不等众人向雁来行礼,他就上前几步,从袖子里取出了自己的致仕折子,朝正北方向那把空着的椅子一跪,斩钉截铁地道,“臣有罪!臣身为宰辅之臣,却未能尽职尽责,致使天生警兆,臣愧对陛下、愧对殿下,年迈昏聩之人,不堪重任,祈请还乡终老。”
说完伏下身去。
他身后的三位宰相顿时有些傻眼。
倒不是他们不能理解李吉甫的用心,恰恰相反,三人都觉得这可以称得上是个绝妙的主意。
不是说天显异象是因为臣子德行有亏吗?那就重新划线,直接把雁来从“臣子”的范围里分出去,再主动把责任揽到身为宰相的他们身上,事情就能圆回去、流程也能重新走起来了。
问题是,你李吉甫开口之前,能不能跟我们通个气,能不能?!
或许李吉甫是一片好意,毕竟政事堂里的四位宰相都只有五十岁上下,按照《周礼》“七十致仕”的标准来说,五十岁正是拼搏奋斗、大干特干的年纪,可这致仕的奏疏一上,他们在所有人眼中就要跟“老迈”二字绑定了,以后再有什么调动,连理由都不用再找。
但他们今天若是只站在一旁看李吉甫表现,那这宰相应该也当不了多久了。
所以哪怕拿不出致仕奏折,三人也只能跟着跪下,用言语表态。
没错,月食警示的就是我们四个,大家也经常骂我们尸位素餐、循默失职,算是骂着了。
所以之后再有什么弹劾,也朝我们来就行。
这一番操作,何止是跟在后面的一干朝臣没想到,雁来也没想到。
她懵了一会儿,才好笑地道,“骂的是我,跟你们有什么关系?”
“殿下代行君权,月食乃是警示人臣,自然与殿下无关。”李吉甫语气平淡地道,“只是庸人眼拙,未能看透此点,因此才吵吵嚷嚷,归罪于殿下。然而殿下收西域、抗吐蕃、降回鹘、纳藩镇,皆是不世之功,盖天命所钟、黎庶所系者也,又岂会有天象示警?”
这番话算是彻底颠覆了谏臣们弹劾雁来的根基。
他们说她威凌主上,他就说她是代行君权,他们说她被上天警示,他就说她是天命所钟。
只差一点点,那层窗户纸都要被他捅破了。
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天必将到来,但是听到李吉甫这话,还是有人急了,甚至直接喊道,“安邑公,你这是胡言乱语!”
……
雁来挑了挑眉,抬头看向说话的人。
宋若宪立刻上前一步,低声道,“那是殿中侍御史王起。”
雁来总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,面露思索之色。宋若宪见状,便继续道,“他是贞元十四年的进士,后来又登直言极谏科。元和三年安邑公出镇淮南,曾征他为掌书记。”
居然还是李吉甫提拔起来的人。
雁来又转头去看李吉甫,却见他面上竟没有太多诧异之色,直起身看向王起,问道,“我所说的,哪一句不是实话?”
王起虽然也是个才子,但在语言的艺术这项技能上,显然是不可能跟久经仕宦的李吉甫相比的。他明知道李吉甫在这“实话”里添油加醋了,可若要他逐一辩驳,又不知从何处入手。
不过他反应也很快,既然没法争辩,那就不去争辩。
顺着李吉甫的话头说下去,肯定说不过他,不如继续说自己要说的,“中书令自然是功勋卓著,因此才会在陛下有恙之时,临危受命、力挽狂澜。但君臣有分,岂可任意混淆?若照你所说,中书令是代行君权,那便失了人臣之礼,宜其天降异象示警!”
一句君臣有分,让李吉甫已经模糊的界限又重新变得清晰起来。
李吉甫当然也有话驳他,但被坐在右侧的雁来抢了先,“那依王侍御的意思,我应该怎么做呢?要不现在就让人将陛下从蓬莱殿抬出来,让他在殿上垂帘听政?”
王起顿时涨红了脸,“臣并非此意!”
其他人也忙劝道,“陛下尚在病中,怎么经受得住这样的辛劳?还是让他静养为宜。”
开玩笑,真把李纯抬出来,不说这朝廷威严会不会受到影响,就说陛下万一不管不顾地折腾起来,谁能应付?
“哦,那就是我这个摄政王让你们不满意了。”雁来似笑非笑地盯着王起,“王侍御觉得谁堪当此任?说出来,我立刻退位让贤。”
说着真的站起身来。
众人不由得冷汗涔涔,连忙上前阻拦,“令君一片为国为民之心,陛下与我等皆深知之,岂可因为些许闲言碎语,就弃我等于不顾?”
搞事情的人没脑子,大部分人还是清醒的,她真要撂了挑子,不说有没有人能镇得住朝堂上下的牛鬼蛇神,就算有,然后呢?
真要是跟天兵撕破了脸,到时候地方上是听她们的,还是听朝廷的,可不好说。
一个政令出不了长安城、不,说不定都出不了大明宫的朝廷,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?
也有人回头催促王起表态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请收藏女巫文学,nw8.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